观众咨询 18102243237

参展咨询 020-89637162

6家投资公司入股利和味道,抢占预制菜“风口”

6家投资公司入股利和味道,抢占预制菜“风口”

e908524dcf1d3be25a305bf1cdfbab60.jpg

当下,预制菜领域正是资本争相押注的风口。

7月20日晚间,利和味道(青岛)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完成D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华兴新经济基金、隐山资本联合领投,麦星资本、建发新兴投资、中金资本旗下中金传合基金、微光创投共同投资,泰合资本持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新融资资金将用于高品质预制菜的新产品研发以及产业链聚合能力的构建,进一步增强利和味道在供应链端的优势。


01

6家投资公司入股利和味道


利和味道成立于2010年7月,总部位于青岛,是一家以调味品、预制菜为中心的产业链级别的食品科技公司,目前构建了基础味道板块、复合味道板块、调理食品板块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

利和味道创始人、董事长王斌介绍道,早在多年前,资本“风口”尚未到来时,利和味道就开始深耕预制菜市场,搭建了同时具备业务开拓以及产业整合能力的团队。

0b006751c779c30397705b7edb9a397c.jpg

目前,正值中国食品工业的第二次革命性升级。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在2019年正式突破1万美元,消费者对“食”的品质提出了显著的升级需求。加之疫情催化,正餐场景中家庭烹饪比过去变得更为重要。

然而,伴随年轻消费者同时面对更高品质产品的追求以及烹饪技能、时间的挑战,家庭烹饪效率化的痛点亟待解决。中国将迎来预制菜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过去两年,预制菜市场取得爆发式增长,并吸引了一众新老玩家入局,包括本味鲜物、珍味小梅园、小牛凯西、舌尖英雄等均斩获新一轮融资。

此外,海底捞、眉州东坡等餐饮企业也纷纷下场,基于社区团购、直播、电商等各类渠道进行探索尝试。

预制菜已经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中商产业研究院推出的《2021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目前预制菜市场存量约为3000亿元,正处于巨大的蓝海市场,在5年后,规模可能迅速成长为上万亿,长期超3万亿。

对于本轮投资,华兴资本集团董事长、基金创始合伙人及首席投资官包凡表示,低温预制食品是中国食品行业升级的重要方向,市场渗透率有望大幅提高,而这一趋势正在提速。

包凡表示,在需求端,伴随消费者人群结构的代际迁移,低温预制食品成为了越来越多年轻一代消费者居家用餐的重要选择;在供给端,更好吃、更便捷、更健康的新一代低温预制食品已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用餐需求。

建发新兴投资副总经理王玉良表示,伴随国内食品工业化的发展以及消费者用餐习惯的改变,中国的调理食品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利和味道基于过往十年在味道研发和工业化方面的积累沉淀,抓住了行业高速发展的窗口机遇,厚积薄发,迅速在国内调理食品行业确定了创新引领者的地位,并通过并购整合,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拥有丰富产品矩阵的食品集团。

利和味道创始人、董事长王斌对此轮融资表示:“利和味道是一家以产品为中心的食品产业公司,坚持通过供应链能力持续提高产品综合品质。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单体消费市场,拥有最活跃的消费人群。

目前,正值中国食品工业的第二次革命性升级,相信利和味道有机会通过沉下心来做‘创新且实在’的好产品来服务目标用户,逐步成长为一家中国优质食品公司。”


02

房租承压下,预制菜发展再次提速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已有90%以上餐饮企业发力外卖食品,其中91.6%的企业出售半成品和预包装食品。

可以说,预制菜已经不是商家的个人选择,而是整个行业的集体选择。为什么预制菜会如此受餐饮商家欢迎呢?归根结底还是“成本”的原因

据专业分析机构测算,一家面积20平方米,主要经营外卖,日均80单、实际客单价35元的餐饮门店,在采用预制菜后,食材成本从25%提升到了33%,而人工成本、租赁成本、能源成本、运营费用的下降可以覆盖食材成本的提升,总体上提高门店的外卖利润率。

bba9faf22bf422ba4e7bfe7c90b02f23.jpg

最初预制菜主要供应传统餐饮行业,也就是大大小小的餐厅,只是作为行业供应链前端角色,消费者并不关注。

让预制菜第一次火爆起来的是外卖,外卖的兴起,预制菜企业纷纷涌进外卖赛道,而且主攻中小餐饮店或是专门的外卖店。

外卖平台不限制预制菜的使用,预制菜的标准化热卖品能给餐饮小店带来更高的毛利率,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预制菜品牌还有一个重要的B端场景就是供应连锁餐饮品牌,比如供应连锁餐饮品牌,以酸菜鱼为例,背后的供应商有明显的聚集效应。

一些粉面连锁餐饮品牌也推出了米饭套餐,其中不少是预制菜直接加热上桌。

对于外卖商家来说,在“省不下”的房租、人工等成本压力下,他们有极其充足的动力去做预制菜,外卖也成为第一个被预制菜占领的地方。

“五年前刚工作那会儿,30元点个外卖都是新鲜制作的。”一个在CBD工作的白领说,“现在50元以下,吃的全是预制菜”。

在堂食方面,很多商家也陷入了房租高、人力成本高、原料进货成本高、利润低的“三高一低” 的困境。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1年中国餐饮行业各项成本在营业收入中,食材成本/已售存货成本占营业收入比例约25%~35%,租金成本占营业收入比例约35%~45%,人力成本占营业收入比例约20%~30%。

为了降本增效,餐饮商家开始自建中央厨房,并依托预制菜实现了成本的大幅降低。

前瞻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中央厨房具有独立场所集中完成食品成品或半成品制作并配送,保障菜品新鲜并降低采购配送成本,可以减少约70%从业人员、节约30%配送成本。

这对于正餐平均净利率仅为4.5%的餐饮商家来说,可谓是难以抵挡的诱惑。不仅如此,尽可能减少菜品加工程序的预制菜,也助推商家提升了出餐效率。

在一家餐厅,98元/份的预制菜“经典酸菜鱼”,几乎桌桌必点,该餐厅的服务员表示,“相较于98元/斤的现杀现做的酸菜鱼,预制菜实惠,上菜快,这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客人们”。

在成本“承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其中,预制菜市场的规模也持续高速增长。

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3459亿元,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

《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长期来看,预制菜行业规模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 

不过,对于餐饮企业来说,虽然预制菜已经成为降本增效的关键,但其仍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好味道、有营养……这都影响着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毕竟,“掏钱吃饭”的消费者,更在意“舌尖上的安全”。

原创:预制菜产业


CRE广州餐博会公众号